国务院安委会制定部署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
据新华社,近期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接连发生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力等突出问题。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制定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条措施,部署发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抓好安全防范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据介绍,这15条措施为: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资质行为,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事故行为,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新闻摘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石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为深入了解当地传统产业发展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灵寿县挂职干部配合县有关负责同志,赴北狗台乡、慈峪镇走访调研搅拌站、石材厂等相关企业。挂职干部全面了解了相关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情况,听取了业主的相关意见建议,并就促进搅拌站、石材厂等粗放型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与县有关部门深入探讨交流。
下一步,挂职干部将持续跟进相关企业经营和政策落实落地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工信部部署开展2022年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和评估评价工作
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和评估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据悉,此次申报企业应为具有鲜明服务型制造特点的制造业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推荐示范企业不超过10个。
据介绍,此次示范遴选类别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示范企业,面向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开展遴选;二是示范平台,面向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及其他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开展遴选;三是示范项目,针对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制造的项目进行遴选;四是示范城市,面向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有切实举措和突出成效的城市开展遴选。同时对开展前三批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和示范城市的评估评价工作进行了部署。
国内首个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发布
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政策,促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北京市各类建设工程中应用与推广,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975-2022)近日发布,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介绍,该标准不仅首次明确提出了再生材料回填的技术指标,而且还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砌体材料、再生骨料铺装材料和再生回填材料在园林路面、人工造景、墙景、各类小品等工程上的应用范式,是首都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再生产品标准体系的统领和基础,将对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再生产品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22年铁路投产新线预计超3300公里
2022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铁路工作,部署了2022年铁路重点工作。据悉,2021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616亿元;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
会议还确立了国铁集团2022年主要工作目标,其中铁路投资方面目标为: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预计2022年投产新线3300公里以上,其中普速铁路1900公里左右。
一季度上海建设用砂使用量749.8万吨,同比下降13%
据上海石材协会,上海石材行业协会砂石分会近日发布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市场报告报告。根据报告,一季度上海市建设用砂通过船运方式运输到上海搅拌站、构件站、预拌砂浆等生产单位发生6242船次,建设用砂合计使用量749.8万吨。
报告显示,上海市建设用砂供应商登记和使用单位匹配总体合理;一季度建设用砂合计使用量749.8万吨,环比2021年四季度的使用量1493.5万吨,下降50%;同比2021年一季度的使用量864.9万吨,下降13%;一季度天然砂中砂平均价格同比2021年一季度下降9%,同比2020年一季度上涨21%;机制中砂平均价格同比2021年一季度下降2%,同比2020年一季度上涨27%。
福建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福建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较好成效,如出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关文件;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典型标杆评选;印发“5G+工业互联网”工作方案,推动实施24个省级重点项目等。
为更好推动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该省将在以下三方面重点发力:落实支持政策,落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关政策措施,集聚优势资源和优质服务,加大供需对接,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培育,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大应用推广,持续征集新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分批次推介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形成规模效应,举办融合发展创新大赛、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等活动,推进大赛成果转换。 强化服务供给,扩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专家组,鼓励行业协会开展企业交流和技术培训,加大校企合作。
安徽: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材料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
为引导安徽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安徽省发布“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规划》明确,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材料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等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10条百亿产业链(群),努力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地。
据介绍,安徽省将结合“铜墙铁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优势资源,锚定新材料产业发展特色赛道,加快推动传统基础材料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化,加快关键战略材料规模化和应用推广步伐,推动前沿新材料重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构筑新材料产业发展“3+2+N”新格局。
《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发布
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全社会节能降碳的积极性,深化完善广东省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4月6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有效期至2027年5月6日。
根据《办法》,碳普惠是指运用相关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交易机制,带动社会广泛参与碳减排工作,促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增加碳汇的行为。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碳普惠活动,作为碳普惠项目业主依据碳普惠方法学申报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申报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应承诺不重复申报国内外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和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项目。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应通过挂牌点选、竞价交易、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中国建材集团与中煤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8日下午,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与中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京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中国建材集团与中煤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各自资源禀赋,在煤炭供销、清洁能源开发、智慧能源服务、供应链、国际化经营、创新研发、碳减排等领域深化合作,相互借鉴,合作共建,共同提升企业高质量管理水平。
东方雨虹2021年报出炉:实现营收319.34亿元,同比增长46.96%
4月11日,东方雨虹(002271)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东方雨虹全年营收319.34亿元,同比增长46.96%;实现归母净利润42.05亿元,同比增长24.07%。
据介绍,2021年,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东方雨虹坚持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服务下沉,瞄准碳中和,发力光伏、绿色建材,不断拓展服务链条,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产业价值链,加快职业教育进程,为行业规范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其中,防水材料销售收入254.87亿元,同比增长48.11%,实现了防水材料上市公司中最高的增长弹性。
星火机床集团公司国家重点项目复合材料缠绕设备交付使用
4月2日,由星火机床集团公司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国家重点项目,多轴联动复合材料数控缠绕设备正式交付委托方。由此,长期依赖国外的复合材料缠绕设备“卡脖子”难题得以彻底解决,星火机床集团公司也全面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此次交付用户的设备是国家重点项目关键设备,是集新工艺、新材料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新技术产品,能够完成各种非金属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筒形、球形、锥形等形状的缠绕加工生产,主要具有、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突破了国内很多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国内(技术)“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